商标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其转让涉及法律、经济等多重权益。为确保交易安全、避免后续纠纷,企业在进行商标转让时需重点关注以下事项,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一、核实商标权属与状态
转让前需确认商标注册证书的真实性,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商标状态,包括是否有效、是否存在被撤销、注销、无效宣告或质押、查封等情况。若商标已失效或权利受限,转让后可能无法正常使用,甚至面临法律风险。例如,未续展的商标转让后,受让方需自行承担续展费用及失效风险。
二、明确商标使用范围与类别
商标按类别注册,转让时需核对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类别是否与自身业务匹配。若转让方仅转让部分类别,需在合同中明确约定,避免因类别不符导致使用受限。例如,某企业受让“XX”商标后,发现其仅注册于服装类别,而自身业务涉及食品,需重新申请注册,增加成本。
三、签订书面合同并细化条款
口头协议或简单协议易引发纠纷,建议签订书面合同,明确转让价格、支付方式、交付时间、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例如,可约定“转让方需在收到全款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转让申请,否则每日按转让费的0.1%支付违约金”,以约束双方行为。
四、及时办理过户与公告手续
商标转让需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并公告,未完成过户前,商标权仍属转让方。受让方应督促转让方配合办理手续,并在过户完成后确认公告信息,避免转让方“一标多卖”。例如,某企业支付转让费后未及时过户,转让方将商标再次转让,导致其权益受损。
商标转让需严谨核查、规范操作,方可保障交易安全。企业应重视前期调查、合同签订与过户流程,必要时咨询专业机构,以规避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