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交易如何避免“撤三”?

发布时间:2025-11-20 浏览量:272 作者:小麦

在商标交易市场中,“撤三”是买卖双方都不愿面对的风险。所谓“撤三”,即商标因连续三年未使用而被撤销注册,这不仅会导致交易标的失效,还可能让买方陷入商标侵权纠纷。那么,如何有效规避这一风险?关键在于“证据留存”与“规范使用”。

一、留存使用证据是核心
商标“撤三”的审查以实际使用证据为判定依据。因此,交易前卖方需整理近三年内商标在商品、包装、广告、宣传材料、交易文书等载体上的使用痕迹,如产品照片、销售合同、发票、媒体报道等。这些证据需体现商标、商品/服务类别及使用时间,形成完整证据链。若商标曾授权他人使用,还需补充授权合同及被授权方的使用证明,确保证据真实有效。

 

二、规范使用避免“象征性”行为
部分企业为维持商标注册,仅在少量商品或非核心业务上使用商标,这种“象征性使用”易被认定为无效。商标使用需符合“真实、公开、合法”原则,例如:在商品上规范标注商标,避免篡改或模糊处理;通过正规渠道销售并开具发票;在广告宣传中突出商标标识等。若商标因业务调整暂停使用,建议提前向商标局提交“未使用理由说明”,降低被撤风险。

 

三、交易后及时变更与续展
完成交易后,买方需尽快办理商标转让登记,确保权利归属清晰。同时,关注商标有效期,提前办理续展手续,避免因逾期未续展导致权利终止。若买方计划扩大商标使用范围,需及时申请新增类别的注册,避免超出原核准范围使用引发争议。

 

商标交易中的“撤三”风险虽难以完全消除,但通过留存完整证据、规范使用行为及完善后续管理,可大幅降低被撤销概率。买卖双方应增强法律意识,在交易前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尽职调查,确保商标权利稳定,为品牌发展筑牢根基。

最新资讯 更多
热门标签 更多
热门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