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在商业活动中具有关键价值,商标买卖也因此日益频繁。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毫无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风险。

法律风险是商标买卖中不容忽视的首要问题。部分商标可能存在权利瑕疵,比如商标处于无效宣告程序中、商标专用权期限临近届满且未及时续展,或者商标已被质押、冻结等。若未对这些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核查,买方可能在交易完成后发现无法获得预期的商标权利,导致投入的资金和精力付诸东流。
合同风险同样不可小觑。商标买卖合同条款若不完善、不明确,容易引发纠纷。例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商标转让的具体范围、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一旦出现争议,双方可能各执一词,难以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有效解决。而且,如果合同签订主体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合同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给买卖双方带来损失。
商标使用风险也值得关注。买方在获得商标后,若使用不当,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将商标使用在未经授权的商品或服务类别上,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对商标进行篡改、变形,导致商标失去显著性,这些都可能引发法律纠纷,使买方面临赔偿损失、停止侵权等法律后果。
此外,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商标的市场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品牌知名度、市场认可度、行业发展趋势等。若买方对市场判断失误,购买了市场前景不佳的商标,可能导致商标无法发挥应有的商业价值,造成经济损失。
商标买卖存在诸多风险,买卖双方在交易前应充分了解这些风险,做好尽职调查,签订完善的合同,谨慎操作,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