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一旦申请成功之后,就会收到我国商标法律的相关保护,所以如果要办理任何转让或者授权使用的情况下,不需要按照正规流程进行相关办理,如果出现非法转让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那么商标权利非法转让的形态有哪些表现形式?麦汇网小编来分享下。
商标权利非法转让的形态有哪些表现形式
自2001年《商标法》第二次修改以来,基于种种原因,盗卖、非法转让他人商标现象愈演愈烈,层出不迭,令人瞠目,尤其以如下形态为典型:
1、商标在法院已查封冻结的情况下被私下办理许可使用,如“爱多”、“IDALL”等商标;
2、在企业破产清算前被原企业职员违反《破产法》私下转让给第三者;
3、违反双方协议私下将商标转让给第三者,有的企业是“内鬼”作怪,股东私下将商标转让给自已另立的公司;
4、国有或集体企业破产注销登记后,原企业负责人成立同名企业冒名顶替将商标转让给自己或第三者;
5、未经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同意,擅自将有名商标低价转让给第三者;6、合资人将另一合资方的商标私下转让到自已或者关联企业名下;
7、双方签订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并在商标局备案后,被许可人私下又将商标转让到自己的名下;
8、经销代理商私下将被代理人的商标转让到自己的公司名下;
9、出口代理商私下将被代理人的商标在国外抢注,并转让给外国的公司,禁止国内被代理人的产品再销往外国,并引发涉外诉讼;
10、私下将他人在国外注册的商标转让到自己国内公司名下,并禁止国内原商标权利人的产品再销往该国。
以上是麦汇网小编和大家分享商标权利非法转让的形态有哪些表现形式的相关内容,商标权利非法转让的形态表现有多种,其中我国商标法从2011年第2次修改以来,为典型的包括有商标在法院以查封冻结,并且在企业破产清算前,被原企业职员违反或偿法私下转让给第三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