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长久以来,故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典型的象征,见证着中国历史文明的发展。作为中国知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故宫有着全国最多的藏品、最多的珍贵文物和首屈一指的客流量。但是近年来,伴随着有趣的文创产品、丰富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的跨界合作,故宫给我们的印象仿佛更加的年轻而鲜活。
而在知识产权领域,故宫也是没有落下,根据相关信息显示,故宫博物院属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3家企业,分别为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北京紫禁城窑厂、故宫博物院餐饮服务部。而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又对外投资了12家企业,其中5家所持股比在50%及以上。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故宫博物院共申请了384个文字商标,其对外投资企业(包含直接或间接持股)共申请了660个文字商标。
如果将5年看作一个节点,可以发现,故宫博物院有47%的文字商标申请于5年内,53%申请于5年前。而故宫博物院对外投资企业所申请的文字商标中,近5年申请的数量占比高达93%。
具体来看,故宫早期申请的商标大多与自己的名字有关。如故宫博物院申请过最多的商标是“紫禁城”,共有56个,先后两批分别注册于2007年和2013年。其余较早注册的商标也大多离不开“故宫”和“紫禁城”这两个关键词,其中不少只是细节的区别。
而近几年的故宫商标则明显“活泼”很多。从图中可以看到,“我喜欢这宫里的世界”“紫禁御喵房”“殿前带爪侍卫”“朕在悦读”……许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创元素均被记录在册。
这一趋势正好也与故宫文创的发展历程是吻合的。玉渊杂谭的文章中曾指出,2013年故宫第一次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举办了以“把故宫文化带回家”为主题的文创设计大赛。从那时开始,“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萌萌哒的文创产品,渐渐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故宫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悄然改变。
从此以往的6年多,故宫一直在不断守正创新,引领着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次焕发新的生命力。
600年历史,记载着故宫作为帝王居所风雨沧桑的过往。随着各种文创、联名和网络IP源源不断的推出,让故宫承载的文化魅力“活泼”了起来,增添了“接地气”的现代气息。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示范效应,让更多的博物馆走上文创发展的快车道,组成了人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